已阅
首页>建材产业新闻

中国水泥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出台,水泥行业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06    字号:【

   

   

  5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管理机制以及支撑保障等四方面对2024-2025年节能降碳工作做出整体部署和安排。 

  细化到建材行业,《方案》要求,要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以往相关*策发布,多是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承担,此次国务院亲自下场,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那么新*策对水泥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产量监测预警 推进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市场进程 

  《方案》要求,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其中加强产能产量监测是首次提出,这有别于以往*策。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26亿吨,其中水泥行业碳排放量12.1亿吨,占比9.6%,仅次于电力和钢铁行业,水泥产量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加强产量监测,一方面,意在摸清水泥企业真实产量数据,为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市场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依据现有碳排放水平并通过错峰生产常态化,严格调控水泥产量,倒逼企业通过提高能效、降低排放来进行生产,营造节能、绿色、健康的行业生态环境。 

  另外,文件中也提到“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等。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建立了包含水泥行业的碳排放管理平台,要求水泥企业每月在平台上报包括产量,能耗、碳排放等各项数据,且年度进行第三方审核; 

  202443日出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征求意见稿,对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方式进行了修订。总的来看,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脚步渐进,但是仍然没有明确公布时间表。 

  二、落实产能置换 产能总量控制 

  《方案》指出,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5月底,全国熟料产能(不含港台地区)17.8亿吨,近年来稳中有降。 

  另外,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当前在建熟料条线27条,合计产能3862万吨,筹建条线48条,总产能7523万吨,在/筹建产能依然庞大。 

  《方案》出台,有利于遏制新增产能建设势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进一步过剩矛盾。不过,由于产能置换激活不少僵尸产能,加之近年来技改投入增加,导致超产现象严重,真实产能或超23亿吨。 

  鉴于目前业界对产能置换*策意见较大,预计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可能不久后将会出台。 

  三、严格新增项目准入 加大淘汰力度 

  《方案》强调,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到2025年底,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少地区新建项目按照能效达到标杆和环保A级“双标准”执行,但从*策层面看,《方案》首次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能效达到标杆和环保A级,这将严控新增产能上马建设,加快节能降耗进程。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标杆产能占比在5%,能效低于基准产能占比24% 

  经过三年时间的节能降碳改造,企业的能效水平整体提高,不少龙头企业标杆产能占比已超30%,其中华新水泥吨熟料综合能耗更是达到94.69 kgce/t,标杆产能占比在60%以上,傲视群雄。 

  笔者预计,当前全国标杆产能比重预计在15%~20%,新*策出台后,节能改造进程将继续加快,到2025年水泥行业完成标杆产能占比30%的目标困难不大。 

  不过,当前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产能仍有相当比重,目前水泥需求下滑,价格深跌,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在此背景下再拿出巨资进行改造比较困难,预计会有部分低效企业提前淘汰出局。 

  四、优化用能结构 节能降碳改造加速 

  《方案》要求,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水泥生产工艺中,熟料制备阶段是耗能和排放的主要环节。 

  我国水泥需求已经进入下行期,除了因产量下降能源消耗自然减少外,通过优化用能结构,加快使用替代燃料也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使用量偏低,热值替代率在3%-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随着新*策出台和落地,预计水泥行业在用能结构上将加速调整,逐步提高替代燃料使用率,为如期实现节能降碳目标贡献重大力量。 

   

   

点赞 
分享到:
总机:0431-84958888     投诉邮箱:crm@yatai.com     扫一扫
Copyright © 2015 YATA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ved.

吉公网安备 22010502000478号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吉ICP备11002573号-1
技术支持: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yy8400官方网站电视剧飞机馆fj111me站点苏小小精东传媒在线播放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链接链接链接链接